格致豫剧网
首页 > 豫剧知识 > 豫剧的音乐特色

豫剧的音乐特色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

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

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

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

标签:

猜你喜欢

河南豫剧院院长追忆马金凤 豫剧崇祯吊死煤山
《崇祯吊死煤山》又名《铁冠图》、《排王赞》、《煤山恨》。言李闯王兵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召群臣商议,皆惜命自保。太监杜秩亨暗中与闯王相通,只王承恩、李襄...
搜一下河南豫剧 豫剧奔放特色浓郁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又名河南高调。由於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新中国成立後以本省简称定名。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不只在...
豫剧刘墉下南京全场播放 豫剧团导演李利...
国家一级导演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也是豫剧团导演,为了完成“玄奘大师”剧本,邀请国家一级编剧暨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孟华担任编剧,两人再度合...
崔兰田演唱的豫剧桃花庵全场 豫剧唐派艺术特点
著名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由他创立的唐派艺术唱腔高亢明亮,激昂奔放,大气磅礴,在豫剧男声中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广泛受到国内和海外广大...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