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豫剧网
首页 > 豫剧知识 > 豫剧的音乐特点

豫剧的音乐特点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

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

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

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

标签:

猜你喜欢

河南豫剧电影完整版 豫剧演员王东红
王东红,女,1950年出生,豫剧旦角。山东曹县韩集镇井王村人。山东省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尖子演员。十二岁学戏,师从胞姐王美玲。后考入济宁豫剧团。一...
河南豫剧十大名段 豫剧泰斗马金凤...
9月11日晚,洛阳市首届豫剧文化节暨洛阳万达广场豫剧大赛颁奖晚会在万达广场璀璨上演,豫剧泰斗马金凤也亲临现场。著名豫剧表演大师、国家功勋演员马金凤今年已九...
电影豫剧桃花庵全集 豫剧本科班李庆...
李庆杰简介李庆杰,女,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员,工老旦。19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刻苦向上,先后就读于杞县戏曲学校、河南省艺术学校郑州教学基地、中国戏曲学院(在读...
豫剧24位名家演唱会 豫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

强力推荐